
在3月22日晚举行的“感恩同行 共创共赢”华山论剑西凤酒2025全国合作盟友答谢会上,海纳机构总经理、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吕咸逊受邀出席,发表了题目为《迎接中国新春天,迎接酒业新春天》的演讲,深入剖析了中国酒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谈及中国酒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时,吕咸逊表示,白酒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品类红利时代迈向品牌竞争时代。这一转变意味着消费者需求更加理性多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酒行业正朝着规模企业和名优品牌集中,消费趋势趋向健康和风味多样化,产区与年份成为品质的重要背书。同时,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和即时零售正在改变酒类流通模式,酒类经销商需要与时俱进,注重老品牌和老产品,理性定价,积极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一、中国酒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一)产业分化:多元品类的差异化演进路径吕咸逊表示,当前酒业呈现“多品类并存、差异化发展”的格局:白酒行业集中化进程加速,销量、收入及利润正持续向规模企业、名优品牌及战略单品集中,以 “产品升级、结构迭代、价格提升” 为核心的均价式增长,正成为行业主流 —— 简单来说,就是让消费者“喝好一些”,让市场“卖贵一些”。啤酒产业沿着高端化轨道稳步前行,通过品质升级与品牌溢价拓展增长空间;葡萄酒受限于消费场景的相对单一,尚未完全释放市场潜力;黄酒坚守地域文化阵地,在特色产区形成稳定消费圈层;露酒依托 “健康中国” 战略,以草本概念与功能属性打开新赛道;中国威士忌(中威)作为潜力品类,正处于本土化培育的关键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二)消费转向:健康与风味驱动产品创新消费端呈现两大核心导向:健康化成为根本需求,催生了低度白酒、高舒适度酒体、草本白酒及低度潮饮等创新方向,满足消费者对“少喝但喝好”的品质追求;风味多元化则激活品类创新,香型融合趋势显著,兼香型白酒快速崛起,同时威士忌等世界烈性酒的本土化改良,也在持续捕捉年轻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 (三)生产变革:产区与年份构建品质背书在供给侧,“产区价值”与“年份表达”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一方面,白酒、葡萄酒、黄酒等品类的产业资源加速向原产地、主产区集聚核心产区,成为品质与品牌的双重背书;另一方面,年份概念在中高端白酒领域持续深化,五粮液、洋河、劲牌等头部企业以年份酒为突破口,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四)流通重构:数智技术改写渠道生态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与即时零售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酒类流通模式:高效物流体系削弱了传统经销商的仓储物流职能,供应链金融的普及降低了资金周转压力,而货架电商、兴趣电商的兴起则分流了传统渠道份额。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作为传统渠道的赋能工具,正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以美团闪购为例,通过“线上下单 + 线下履约”的即时配送模式,经销商可快速接入本地生活服务网络,实现“云店开通 - 订单管理 - 营销投放 - 数据追踪”的全链路数字化运营,为终端销售注入新动能。(五)创新方向:数智化引领产业升级数字化与智能化已成为酒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覆盖供应链、生产、管理、营销全链条:从供应链数智化实现精准库存管理,到生产数智化提升酿造效率与品质稳定性;从管理数智化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到营销数智化精准触达消费者,全产业正经历一场“数据驱动”的深刻变革。二、酒类经销商如何迎合酒业新时代?面对行业变革,经销商如何找准定位、顺势而为?核心在于把握三大关键策略:(一)聚焦老品牌,做深价值存量在品牌过剩的时代,“做新不如做老”。消费者不需要成千上万个白酒品牌,而是更倾向于选择认知度高、信任度强的老品牌、老产品。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靠信息差获利的时代已然过去,深耕成熟品牌的产品矩阵,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品质价值,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忠诚度,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二)锚定主流价格带,坚守质价比初心吕咸逊强调,100-300元是当前白酒市场的核心刚需价格带,承载着大众消费与商务宴请的主流需求。经销商需依据区域市场层级,聚焦战略大单品的培育与布局,既要紧跟消费升级趋势,以品质升级匹配价格提升,更要坚守“高质价比”底线,避免陷入“价格虚高、价值空心”的误区。(三)拥抱数智工具,重构服务生态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积极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AI 营销工具,打通“线下体验 + 线上触达”“店内服务 + 店外配送”“产品销售 + 增值服务”的全场景链路。例如,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消费需求,借助社群运营增强用户粘性,以即时零售实现 “最后一公里” 的高效服务,从单纯的 “产品搬运工” 升级为“价值服务者”。在分享最后,吕咸逊感慨道,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市场表现超预期,回暖信号清晰可见,他认为,这不仅是消费复苏的信号,更是行业信心的提振。当前的竞争或许激烈,但“内卷”恰恰是行业进化的必经之路,比起“躺平”观望,积极应对才是破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