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五年之痒”

2025-01-11 行业资讯 万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白酒的“五年之痒”

任何一个行业的盛衰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任何一个新赛道的热门与爆冷也有固定的阈值,这个原理与潮涨潮落类似,受到月球的引力影响,潮水在一定的周期内涨落有序,是人为力量无法改变的规律。纵观白酒行业的发展规律,不难发现,白酒新赛道、新事物的发展,同样是有其周期性的,总结多个案例可以看出,白酒一个新赛道从诞生到归于理性,大约就是5年左右,这里可以隐晦地称其为白酒的“五年之痒”。
酱酒的五年,是白酒产业爆发式增长的缩影第一个案例是酱酒的价值爆发到归于理性,差不多就是5年左右。2016年下半年,飞天茅台批价回升,茅台率先复苏,带动酱酒热快速蔓延,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酱酒迎来了价值爆发期。酱香型白酒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47亿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900亿,年复合增速达22%,21年郎酒、习酒、国台营收超百亿,酱酒产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2022年酱酒市场规模达2100亿,为白酒行业贡献了39%的利润,超越清香白酒,一跃成为第二大白酒香型。2023年,白酒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酱酒也不例外。从需求端看,由于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从而导致消费紧缩,酱酒整体产品均价对标其他香型白酒价格略高,消费抗性可能更大;从供给端看,我国白酒产业进入存量竞争和结构化发展阶段,白酒内部竞争持续内卷,市场蛋糕越来越小。2016-2017,酱酒热起始阶段,2022-2023,酱酒产业归于理性,属于酱酒狂热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是酱酒产业扎实构筑底盘,做好产业协同、做好名优品牌建设,厚积薄发,向着更高目标冲击的阶段。让80后落泪的文案,还能拨动00后的心弦吗?回顾江小白的发展历程,营销初期,以一系列煽情、感性的文案在年轻人当中打响了感情牌,寥寥数语仿佛说透了那一代年轻人的无奈与痛点,2019年,江小白营收突破30亿,7年间营收暴增数十倍,可谓是营销界的天花板。数年的文案营销,确实让品牌尝到了甜头,但时移世易,当初让80后内心触动的文案,如今还能走进90、00后的心吗?有点难。要知道,21世纪的10年代,还是互联网发展的初中期,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情感文案的营销方式尚属较新的物种,时间跨过20年代,随着抖音、小红书、快手、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加之随着90、00后成为时代弄潮儿,更多新鲜的物种被他们创造出来,文案营销的方式显然已经归于大众化,无法引起太多的注意。信息大爆炸、AI兴起的时代,营销方式更新换代也是不可逆的趋势。
白酒营销的“五年之痒”显然也已经到来,未来,只有在迎合年轻人的基础上,头脑风暴出更吸引人的营销手段,才能再次创造江小白的营销天花板。小容量酒,与光瓶酒狭路相逢2012-2013年左右,白酒板块一度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迷茫期,白酒巨头们转而走上了青春、时尚、个性、趣味的小容量酒路线,所谓小容量酒,是指单瓶容量在100-150毫升,便携、即饮的白酒,红星二锅头、劲酒、小郎酒等,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等高端白酒品牌旗下也有小容量产品。入市之初,小容量酒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曾一度迎来曙光,以小郎酒为例,2015年销售额突破20亿,但小容量酒有一个最大的痛点,就是其难以进入主流宴席、礼品市场,局限于餐饮、小聚等小规模即饮场景,注定在销量上受限。近几年,随着消费愈加理性化,它在即饮场景的优势也逐渐被光瓶酒稀释。旧物种被新物种替代,新规则打破旧规则,是白酒行业不断滚动向前发展的规律。每一次红利消失之前,酒企应当如何做,才能让自身处于不败的境地?一是洞察时势。酒企需要在比时势变化之前洞察到它可能的走向,应势而变。比如在酱酒归于理性化的前夕,合理控制产量、新品推售频次等。只有比时势更快一步,才能不被时代落下;二是不断创新。消费者结构不断在变,他们所接收的信息密度也在变,如果产品的设计、营销的手段还是一成不变,注定无法对新消费者产生持续的吸引力。三是保存实力。行业内卷持续,只有通过降本增效保存实力,才能助企业一次又一次穿越周期,在一次又一次新的变革中活下来、活得好。
声明:白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mayi@126.com
酒柜网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